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专题研究

咸阳人民在抗战期间的突出贡献

日期:2016-12-01  来源:《咸阳党建》  点击:10344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开始了空前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并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咸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样为取得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那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斗争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唤醒民众爱国热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咸阳渭北地区各级党团组织就在创建陕西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渭北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学校师生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9月下旬,三原武字区反日救国会成立,组织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群众同反动政府进行斗争。1932115日,武字区反日救国会组织动员2000多名群众,于腊八古会手持长矛、大刀,在三原县城举行了反日示威游行,痛斥日军的侵略行径,要求国民党政府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礼泉旅省学生史克寿、魏光祖、刘铭功等于1931年寒假回乡组织返乡抗日宣传队,率领仓坊巷小学爱国师生游行示威,向国民党县党部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对日宣战,收复失地”“誓死不做亡国奴”等口号,号召爱国同胞不买日货,抵制日货。193610月,经过党组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国民党乾县铁佛寺保安分队成功起义并改编为陕甘边抗日联军,成为咸阳境内第一支公开打出抗日旗号的武装部队,宣传了党的抗日救亡主张,牵制了国民党军对陕北根据地的进攻。12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陆续进驻三原、泾阳等地;1937年初刚刚恢复建立的中共陕西省委机关迁至云阳,促使咸阳各地中共组织迅速恢复重建,积极帮助各地建立各种爱国团体,发动和团结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救亡宣传,为红军筹集粮款,慰问红军将士,动员青年参军,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扩大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慰问抗日将士  开展募捐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进驻泾阳县云阳、桥底地区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历时八九个月。期间,红军经过广泛宣传和模范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云阳、桥底、王桥、鲁桥等地的数百名青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中共关中特委在淳化县城、旬邑县城分别设立红军幕补处,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捐钱、捐粮、捐物资,支援前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旬邑、淳化红军募补处改称为旬邑、淳化八路军办事处,三原建立了八路军联络站,分别负责开展地方群众工作,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八路军,为前线部队募集钱、粮等物资,做抗战动员和支前工作。八路军将士出师抗日前线时,当地群众自发地列队站在街旁,为子弟兵送行,欢送八路军出征。三原、西北农校党组织和民先队曾多次组织民先队员和青年学生慰问抗日部队伤病员,为养伤战士换药、洗衣服、代写家信等。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首战大捷的喜讯传到云阳后,云阳小学党支部组织学生上街张贴标语,赶排文艺节目,到云阳、扫宋、武寨府等地演出。党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日前线。1937928日仅咸阳县一次就上交捐款1085元;双照村群众经过宣传,不几天捐的棉花就堆满一大教室;富裕户李铜罐捐银圆100元;李都村赵奓一家捐银圆200元。10月,武功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募捐鞋袜几十麻袋。旬邑县商人杜少白一次捐献200元。永寿县抗敌后援会派共产党员李俊儒等分赴各乡、保调查适龄青年情况,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并发动群众给前方抗日将士写慰问信,募捐衣物、钱粮。1937年秋,旬邑县抗日救国会召开征兵动员大会,当场有3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后经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独立营集中训练后,补入八路军385旅。至11月,云阳地区共捐棉花2000多斤,有的群众还捐献了大量粮食和现金。

 

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

 

抗日战争时期,以旬邑马栏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领导和组织分区人民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有效的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一次又一次武装挑衅,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筑成了抗日斗争的坚强红色堡垒。

抗日战争初期,为适应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要求,关中分区开展灵活多样地统一战线工作,为边区赢得了和平建设环境。同时,关中分区按照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要求,在分区及各县实行了“普遍、直接、平等、自由”的选举,建立了包括各抗日党派、各阶层人民在内的各级人民代表机关和权力机关参议会及各级政府,有效地推行了“三三制”政策;开展了以整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建设运动,加强和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取得全国政权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1939年冬至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事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使边区财政、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关中分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支持战争”和“为争取丰衣足食而奋斗”的号召,实施土地调整、减租减息,开荒安置移难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经济,开展大生产运动、劳模运动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关中分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尤其是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和军事包围,进而不断制造磨擦事件,乃至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位于陕甘宁边区最南端的关中分区,东、西、南三面处于国民党胡宗南部的严密包围和封锁之中,成为反封锁、反磨擦的前沿阵地。193912月、194010月、19433月国民党顽固派分别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先后对关中分区的职田镇、马家堡、井村、马栏等地展开进攻,派遣和纵容土匪抢劫制造骚乱,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大肆进行反共宣传,企图消灭中共的抗日武装力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中分区军民为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奋起抵抗,开展了有理有节的英勇斗争,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19457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转入战略反攻的最后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却肆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矛头指向英勇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公然调集11个师,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犯。边区军民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的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在淳化县的爷台山地区进行了坚决的自卫反击,干净、彻底、全部地消灭了入侵之敌,一举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夺取关中分区、钳制陕甘宁边区部队向日寇的反攻、进而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

 

加强干部教育  培养抗战骨干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为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的要求,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泾阳县安吴堡举办了闻名中外的战时青年训练班。陕西乃至全国有志抗日的青年和海外华侨青年,纷纷投奔安吴堡,踊跃参加青训班,经过短期的学习和培训,奔赴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赢得了全国上下的赞许。安吴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学员毕业后,或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训练班继续学习;或被派往国民党友军或抗日民众团体,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被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抗战前线,直接投身抗日战场;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青年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谱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篇章。

关中分区在中等教育方面,分为中学教育与师范教育两种,教育目标是要使教育符合抗战与民主的需要,符合边区抗战、建设及边区人民的需要。中等学校除各县中学外,还有先后迁来的鲁迅师范学校、陕北公学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其中,鲁迅师范学校从成立到撤销的两年半时间里,毕业和中途分配工作的学生共1093人,为发展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为争取国防教育之模范”;陕北公学在旬邑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办了54个队,培养了6000多名抗战干部,吸收3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关中师范)学校从1939年成立,历时八年半时间,战胜了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先后培养学生470余人,出色完成了边区教育厅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咸阳市作为重要的后方基地,是连接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的重要通道,曾遭到日军的数十次轰炸,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日寇的侵略, 咸阳人民踊跃支援抗战,积极捐款捐物,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造成了巨大的间接财产损失。据统计,抗战期间咸阳共伤亡12611人,其中直接伤亡560人,间接伤亡12051人。全市社会直接财产损失约国币1493.04万元,1085元;社会间接财产损失约国币174.68亿元,24490元。另外,咸阳籍军人在抗日战场伤亡642人,其中亡627人,伤9人,失踪6人。众多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在抗战第一线,涌现出无数动人的英勇事迹,谱写下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咸阳各地中共组织在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的领导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为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室主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