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人物

虽死犹荣的革命烈士史凤莲

日期:2022-05-19  来源:  点击:7330

    史凤莲,女,1873年生于彬县北极文家坡村。解放战争时期,为掩护北极区乡干部撤退献出宝贵生命,后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史凤莲从小家境贫寒,世代给地主拉长工、打短工,靠出卖力气养家糊口。贫穷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使她养成勤劳质朴的品格。灾荒年馑的考验,穷人间的扶危帮困,磨炼出她厚道善良的品德。地主的欺凌压榨,官府的横征暴敛,激起她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1901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史凤莲家里没有一点粮食,四岁的儿子饿得哇哇叫,她丈夫从县上领回一斗六升救灾粮(小麦和高粱)。这不仅救活了全家3口人的性命,而且使她干起了卖馍营生。史凤莲每日早起晚睡,省吃俭用,用赚的积蓄买了十多亩山坡地,通过精细耕种,穷日子慢慢有所好转。多年后,她家已三世同堂,人丁增加到22口。尽管人口多开销大,生活拮据,可她乐善好施。1947年春荒,史凤莲主动将家里多年积攒的14石粮食全部施舍村里群众,使生活濒临绝境的穷苦人感激涕零。

    国民党统治时期,抽丁拉夫,催粮要款,逼得史凤莲叫苦连天。第一次派壮丁,拉走史凤莲的大孙子王宝之,最后杳无音信。第二次派壮丁被迫无奈,只能出10石麦雇人去顶。第三次把她的二孙子王德贵拉到乡自卫队,之后用150个银元赎回来。接二连三的粮秣(军队中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草料)款逼得王家东挪西借,倾家荡产,激起了史凤莲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产生了反抗压迫的强烈愿望。她目睹共产党队伍所到之处爱护穷人,打富济贫,惩治贪官,铲除恶霸,确实是自己的军队,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解放彬县城,中共北极区委、区公署成立,地方游击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地下党的活动日益活跃,史凤莲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她动员儿子王荣发和孙子王兴贵参加北极区游击队。同时,多次掩护北极区干部和游击队员在家隐蔽休息。

1948844时许,北极区乡干部和游击队员来到文家坡史凤莲家里隐蔽休息。史凤莲虽然年逾古稀,白发苍苍,为让大家休息好,她主动承担起警戒任务。

    黎明,史凤莲在箍窑院子瞭望,隐约看见南面护崖墙外人头晃动,心头为之一惊,立刻跑到箍窑报告敌情。此时敌人已把王家东南西三面包围起来。霎时,枪声四起,子弹嗖嗖。敌人喊叫:“抓活的,缴枪不杀!”在这紧要关头,史凤莲沉着镇静,行动果断,巧妙周旋。她一面大喊:“敌人来了,还不快走”,一面倚借护崖墙的遮挡、箍窑侧墙和地坑庄子间狭窄走道的掩蔽,有序引导区乡干部和游击队员悄然向沟边撤离。愚蠢的敌人自以为将北极游击队团团围住,可以稳稳当当抓俘虏,结果扑了一场空。

当史凤莲回到箍窑时,发现游击队在慌乱中遗下一支步枪。她一把抓住步枪,三步并作两步,跨到门外柴火堆旁。她只顾快速揭柴藏枪,不料一个敌人破门而入朝其开枪,她倒在殷红的血泊中,壮烈牺牲。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史凤莲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宝贵的生命掩护11名区乡干部和游击队员安全撤退,这一革命壮举令人敬佩。195082日,被掩护撤离的门建云、曹文财、何凤岐等8名区乡干部在史凤莲牺牲三周年时,向其家属敬赠一面虽死犹荣牌匾,以表达对革命英烈的深切怀念。为了缅怀史凤莲,继承和弘扬她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民政部追授其为革命烈士。

古稀之年的史凤莲,是革命群众的先进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为掩护革命干部安全转移,自己倒在敌人枪口下,她的革命精神至今在彬州大地广为传颂,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而努力奋斗。(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彬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友情链接